〈知識的火苗〉特展系列活動

  • 2021-01-13
  • Music
〈知識的火苗〉特展系列活動
種下臺灣土地的印象:臺灣土地的聲音 x 尋找臺灣百合
 
兩個不同的時空,不同的領域,兩個相同堅持的人,一朵朵屬於臺灣的百合花,在「知識的火苗——李哲洋先生紀念展」的尾聲相遇。以臺灣百合展望未來,願所有相信堅持的人,其努力皆能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綻放。
 
台灣百合 Lilium formosanum,是臺灣所特有的百合,造型優雅,卻有著遠比其外表看來還強韌的適應力,全臺灣從南到北、從平地到高山、從本島到離島,都能發現它的身影。土生土長於臺灣這塊土地,平易近人隨處可見的身影,亭亭玉立、清新素樸的氣質讓臺灣百合帶上了幾分象徵臺灣文化的印象。但近幾年臺灣百合卻因為過度的摘採,開始漸漸從我們生活週遭消失,僅出現在人跡罕至之處。這樣的變化,對現代社會中的多數人來說大概都是無知覺的轉變,即便對有關心臺灣生態環境的人來說,也可能只是另外一個無可奈何的嘆息。
 
如同臺灣百合所面對的困境一般,生活中無論是自然的環境或是文化的樣貌,總是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之間出現了很重大的變化,或者重要而迫切的議題沒有受到該有的關心。但所幸這世界上總是會有些堅持的人,毅然決然地將時間和心力投注在這些看似冷門的議題之上。具體來說,僅僅受了一年師專音樂科的教育、靠著自學取得了不凡的音樂學知識眼界的李哲洋先生就是這樣的一位堅持的人,將臺灣土地的聲音、生活經驗和來自西洋的音樂理論關聯起來,在當時的時空背景就屬冷門議題。而無獨有偶的,在另一個時空中、另一個領域裡,有著竹科工程師的工作經歷、頂著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學歷的駱明永先生也是一位這樣堅持的人,而臺灣百合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的命運就是他所選定作為人生志業的議題。
 
李哲洋先生所編譯的全音音樂文摘,以平易近人的姿態扎實而嚴謹的介紹音樂相關的知識,不僅是其中介紹了屬於臺灣的樂團、臺灣的音樂家,更是在每個樂理知識、外來名詞的翻譯之中,都有著和臺灣生活經驗的對照與詮釋。對李哲洋先生來說即便是來自西方的音樂知識,也終究是要根植在臺灣這片土地之上開展的。而另一方面,駱明永先生所成立的「台灣百合工作室」,不僅只是推廣臺灣百合的知識、設計臺灣百合的商品,更重要的是他不斷的在我們生活週遭尋找合適的位置,並且親手一株一株的將屬於臺灣人的花—臺灣百合,重新的種回我們的生活之中。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