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音系越南音樂會

  • 2018-03-22
  • Music
傳音系本學期「越南音樂」課程邀請到來自越南Huỳnh Khải(黃凱)、Đỗ Toàn Thắng(杜全勝)與Lê Hải Đăng (黎海登)等三位老師蒞校舉辦大師班與講座,除上課教學外,在短短三週時間另也進行密集練習,並於3月22日舉辦一場音樂會,透過5首樂章呈現演出越南民間音樂「才子樂」。
 
This is an image


黎海登老師說到,「才子樂」主要為反映越南民間生活及文化,是越南音樂中,最豐富的小型合奏樂。樂曲主要講求「和」,在各聲部樂器間都會以骨幹音做加花,並以「你繁我簡」的方式達到「樂和」的精神。此外,「才子樂」分為四大調,如北調、南調、禮調、冤調,每個調都有不同的曲風、音階、顫音、加花等特色。


由黃凱及杜全勝兩位老師的大師班教學中,授課內容以「才子樂四絕」,包括月琴、白鷺琴、箏、匏琴等這四件主要樂器為主。其中「匏琴」是相當具特色的樂器,只有一條絃,右手以泛音演奏,左手透過控制琴絃的鬆緊來做音高變化,對初學者而言頗具難度。黎老師表示,通常學習才子樂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進行演出,而北藝大傳音系同學們能在如此短促的時間進行演出,實屬不易。 於22日的音樂會上,來自大學部與研究生共計30位學生和黃凱、杜全勝兩位老師一同演奏《Ngũ điểm mai + Tọa ngọc lầu》( Hòa tấu)《五點梅 + 坐玉樓》、《Lạc âm thiều》 (Độc tấu bầu và tốp tấu)《樂音韶》、《Tây Thi》 (hòa tấu + ca) 《西施 選奏第一樂章》、《Khốc hoàng thiên》 (Kìm cò tranh bầu + Tam sáo tỳ ghitar) 《哭皇天》,與《Tam pháp nhập môn》 (Hòa tấu + ca) 《三法入門》。


This is an imageThis is an image


其中,《三法入門》除了樂器演奏部分外,另也由同學們進行《美在關渡》、《花開花》與《臺灣NUMBER ONE》三段填詞演唱,呈現前所未有,融合不同文化的語言與全新樂章。 另於講座部分,專攻越南文化藝術研究的黎海登老師,以「生活的音樂‧儀式的音樂」為題,共舉辦了6場演講,分別說明越南的北、中、南三個地區,從民俗、宗教信仰與文化藝術等不同面向之內涵,帶領師生經歷一趟深度踏尋越南音樂文化資產之旅。如越南最後一個王朝─阮朝的遺產雅樂(Nhã nhạc),以及用於婚禮、葬禮、求雨、求安、感恩節、豐收季等之鑼樂(最具代表性的越南中南部山區涵蓋五個省份之西原鑼樂文化空間),以及分成對唱、更唱、會唱、祭唱、祈禱、消災、慶祝、結義等幾種型態,越南北部的一種民歌-北寧官戶(Dân ca Quan họ Bắc Ninh),且這三項樂種已登錄於UNESCO人類無形文化資產代表作名錄中。
 
This is an image再者,黎老師也針對越南三大室內樂種:籌歌(ca Trù)、化歌(ca Huế)與才子彈歌(Đờn ca Tài tử)進行解說。「籌歌」產生於北越地區,在文獻中可找到它於越南封建社會第一個朝代─李朝建立的十一世紀之痕跡;「化歌」則是在十七世紀於越南中部的順化定型,部分學者把它當做順化之籌歌。至於誕生於南越的「才子彈歌」,則是源於十九世紀下半葉,因此,通過越南的三大室內樂種,可以看到越南由北向南發展的歷史進程。(「籌歌」與「才子彈歌」也已登錄於UNESCO 人類無形文化資產代表作名錄)











(攝影/ 王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