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吴三连奖音乐类得主

  • 2019-09-26
  • Music
杨聪贤

评定书
 
This is an image




 




杨聪贤先生,1952年出生于屏东。1975年东海大学毕业,于1977年赴美学习作曲,1987年获哲学博士后,曾先后执教于缅因州及新墨西哥州等地。他于1991年返回台湾执教于东吴大学音乐系 (1991-1995) 及国立交通大学音乐研究所 (1995-2002),目前为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教授,并为台北人室内乐团驻团作曲家 (1994迄今)。
 

他在大学时期,曾私下追随史惟亮先生学习作曲,出国之前多次以钢琴家身份参与赋音室内乐团的新音乐演出与录音;旅美期间于研究与教学之外并累积了许多演奏及创作的经验。回台后于教学上投入极多的时间与精神,同时持续不断的创作;近年来作品在国内及欧、美、亚洲各地区经常被演出。杨教授于1999年1月至3月间接受英国文化协会邀请,前往英国多所大学讲学;同时并接受委讬为双子星乐团创作室内乐作品。2002年十二月于台北十方乐集举行个人作品发表暨座谈会,2003年获颁东元科技奖的人文类奖项。

杨聪贤先生的音乐创作,涵盖各类型编制,诸如管弦乐曲:《李商隐诗》 (1985) 、《那些漂泊的年月》(1992)、钢琴小协奏曲 (1999)、《伤逝》(2005)、《一些关于遗忘的变奏》(2009)。絃乐团合奏曲:《弦乐二章:西北有高楼&小的夜曲》(1998)。合唱曲:《三首鲁凯情歌》 (2007) 。室内乐曲:《日本山水》(为女高音、长笛、低音竖笛与钢琴,1982)、《悼与安魂》(为女高音、双簧管、竖笛、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定音鼓与击乐,1988)、《川端康成礼讚》(为长笛、双簧管、竖笛、法国号与低音管,1994)、《佚名之岛1995》(为传统乐器与击乐,1996)、《弦乐三重奏》(1996)、《木管五重奏》(1996),《阳光下的记忆》(为长笛、短笛、中音长笛、竖笛、低音竖笛、铁琴、低音木琴、定音鼓与击乐,1997),《我曾在风雨中听见一首来自花园的歌》(为竖笛/低音竖笛、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1999),《我所记得的一九九八年夏》(为长笛、竖笛、小提琴、大提琴、竖琴与钢琴,2003)、《弦乐四重奏》(2008)…,以及为数可观的独奏曲。

杨聪贤的音乐是以内敛自省的态度、细致雕凿地刻画自我的生命感怀。其音乐作品中多采非直线式发展,不营造高潮,相反地,以一种模糊、多焦点的美学观做为创作基础,这些观点是他从古典诗词美学上深刻反思所得。古典诗词中的象征、比拟、并置、用典等手法,接轨到后现代文化氛围,展现了更宽阔的创作视野。

综观杨聪贤教授对台湾文化环境的贡献,除了勤奋音乐创作与热心从事音乐教育以外,更积极地从日常生活与学术研究中,体现人文关怀与乡土认同,经评审委员会审议,评定杨聪贤教授为第三十三届吴三连奖艺术奖音乐类得奖人。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