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媒系、音樂系與戲劇系學生共同成立之「妖子跨藝工作室」以作品《白港-支線》榮獲2020年「第一屆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特別獎之殊榮後,並受邀於「2020桃園科技藝術節-當然耳」在桃園展演廳舉辦兩場演出,透過全新的主視覺、升級版的劇本,與全面的硬體,呈現於觀眾眼前。
這群來自不同系所的學生們,因校內的科藝跨域工作坊而結識,在教師群的帶領下,一路走來完成了《車過枋寮》、《趨光》和《白港》(2019)等作品,透過跨領域合作之藝術創作的好奇與企圖心,持續致力推展新媒體裝置、多媒體視覺、聲樂演唱、劇場表演的跨領域結合展演,且備受各界好評。
《白港-支線》改編自2019年的作品《白港》。《白港》劇本的誕生是一連串偶然,在高教深耕計畫挹注下,從去年暑假開始籌劃,計劃指導老師為音樂系鄭琪樺副教授,由新媒系黃茵綺、徐紹恩、黃心慈與曹書誠等四位新媒人共同確立了主題並完成這個劇本,作曲為音樂系研究生林侑賢,以及由劇場藝術創作研究生張世暘擔任導演一職。
2020年在教育部特色計畫的補助下,團隊們重新改編劇本,並參與「第一屆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的投稿,更獲得特別獎之佳績。全面升級重返舞台的《白港-支線》是一齣結合新媒體藝術與古典音樂結合的前衛原創中文音樂劇。故事主要敘述關於一名腦部受損的主角,在走向失憶的末日,以一輛列車的形式召喚了他生命中幾個重要的人,這些人在列車行駛中追憶著主角也帶領觀眾省思著生命。
為了讓這次的呈現在大型展演廳能更全面到位,從道具、演員服裝、舞台、樂團等各項軟硬體設施與製作團隊全面擴大提升外,除校內挹注之資源外,更透過群眾募資平台,募集到20餘萬的資金來籌辦這次的演出,值得讚許。
這兩場走出校園,透過師生們團隊合作,結合產學的精彩的跨域展演呈現,也讓觀眾們看到藝術展演的多元面向與無限可能。
攝影 吳俊諺 ************************ 《白港-支線》製作團隊 製 作 人:蘇顯達 藝術總監:盧文雅 藝術指導:鄭琪樺、張暉明 編 劇:黃茵綺、徐紹恩、黃心慈、曹書誠、蕭合萱 編劇協力:陳群翰 新媒體設計:黃茵綺、徐紹恩、黃心慈、陳恩澤、王藝璇 曹書誠、蕭合萱、王昱慈、田子平 作 曲 家: 林侑賢 指 揮 : 廖元鈺 樂 團:小提琴 I : 楊軒磊 小提琴 II : 鍾 衡 中提琴 : 黎芷晴 大提琴 : 黃渝茹 長 笛 : 賴韻帆 豎 笛 : 藍文均 鋼 琴 : 孔書亞 翻 譜 : 何家歡 導 演:張世暘 肢體指導:陳群翰 表演指導:陳天愛 燈光設計:范 球 服裝設計:郭馥靈 舞台監督:鍾宜芳 技術統籌:丁浩祖 燈光技術:劉恩廷 梳 化:陳珍瑩 字幕執行:李婉瑜 演 員: 陳孟芸、游沛涵、趙祈恩、陳潔儀 許真榕、魏 彤、游正謙、鍾易修 阮昱祈、林宇晨、王浩全 總召集人:鄭琪樺 專案經理:楊懷玉、葉克秋 宣傳統籌:王 涵 執行製作:林妤玟 執行製作助理:陳巧欣